无障碍   适老版   登录   |  注册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部门动态

重庆警方发布“我为群众办实事”重点任务清单

日期:2021-07-21

为深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和公安队伍教育整顿走深走实,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重庆市公安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牢牢把握“办实事”着力点,着力提升广大民警为民服务意识,完善为民服务机制,提升为民服务水平,研究制定涵盖八个方面的《重庆市公安局党史学习教育、队伍教育整顿“我为群众办实事”重点任务清单》,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安全感。

围绕严厉打击突出犯罪办实事

1、严打涉黑涉恶违法犯罪。严厉查处以暴力、威胁或其他手段欺压百姓,扰乱经济社会秩序的犯罪团伙,严厉打击黑恶势力、地方宗族恶势力等违法犯罪行为,巩固深化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果。

2、严打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持续开展全民反诈专项行动,深化“警企、警银、警通”协作及境外追赃合作,健全涉案资金“及时查询、紧急止付、快速冻结”工作制度,建成“96110”反诈专线,强化侦查打击、防范管控、综合治理、宣传引导,全市电信诈骗案件发案数同比力争大幅下降,打击处理人数和追赃挽损金额力争大幅上升。

3、严打跨境赌博违法犯罪。完善打击治理跨境赌博工作机制,加大对涉赌资金检查处置、对涉赌信息的拦截封堵力度,实施全链条打击,坚决遏制跨境赌博乱象。

4、严打涉知识产权犯罪。加大互联网领域侵权假冒犯罪打击力度,严厉打击在线销售侵权假冒商品、虚假广告等犯罪行为。加大农村和城乡结合部侵权假冒犯罪打击力度,严厉打击制售假冒品牌种子、化肥等假劣农资犯罪行为,净化农资市场环境。推进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紧密衔接,进一步推进与市场监管、农业农村等部门协作配合,健全信息共享、案情通报、案件移送制度。

5、严打“食药环”违法犯罪。依托“昆仑2021”专项行动,严厉打击危害食品药品安全、污染环境、破坏森林草原资源、破坏生态环境和生物资源犯罪,坚决保护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切实筑牢绿水青山蓝天的防线。

6、严打长江流域破坏环境资源犯罪。建立常态暗访机制,深化长江流域非法捕捞打击整治行动,对非法采矿采砂、非法捕捞、非法排污、非法处置倾倒危险废物等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犯罪行为,依法严厉打击整治,切实保护长江生态。

围绕创新社会治理办实事

7、加快推进智能安防小区建设。加快推动以居民小区、学校、医院为重点的智能安防小区(社区)建设,制定出台智能安防小区建设技术指导意见,构建实时监测、实时预警、实时推送、及时处置的工作体系,全面提升小区管理智能化水平。

8、推动建立高空抛(坠)物安全协同治理机制。推动建立公安、住建等相关部门和社会单位多方联动的高空抛(坠)物安全协同治理机制,在全市推广安装专门技防设施设备,对高层建筑高空抛(坠)物行为实行24小时主动抓拍、自动取证、实时报警,预防和减少相关案事件发生。

9、持续深化治安乱点整治。对出租房屋集中、流动人口聚集、治安秩序混乱、安全隐患突出的城乡结合部和全市挂牌治安整治重点地区,以及宾馆旅店、废品收购站点、网吧舞厅、洗浴休闲、二手市场、修理典当等行业场所,建立完善常态治理机制,净化社会环境。

10、协同治理“噪音扰民”。对容易出现噪音扰民的“广场舞”“坝坝舞”,积极协调城管、环保等部门,推动建立法治、自治相结合的协同治理机制,努力解决群众身边的“烦心事”。

11、加强校园安全管控。加强校园周边道路交通秩序管控,加强学校及周边流动人口、出租房屋管理,指导学校完善应急处突预案,加大学校及周边重点区域巡逻力度,指导学校开展人防、物防、技防建设,完善内部安全保卫制度;及时排查化解涉校涉生矛盾纠纷。

12、推动建立老弱残走失人员查找和未成年人安全保护机制。为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等认知障碍、行动不便、易走丢失联人员群体,提供查找服务,6月底前,在涪陵区、北碚区、永川区等地试点运行,探索建立走失人员查找受理、响应处置、情况反馈等工作机制。对走丢失联的未成年人,按照命案侦破机制开展查找工作。推动建立对未成年人溺水预警防范和应急救助机制。持续开展对校园欺凌、家庭暴力等侵害未成年人人身安全的违法犯罪行为打击整治行动,切实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13、加大交通“缓堵保畅”力度。深入推进并完善中心城区桥隧错峰通行、堵乱点治理。全面优化公交优先通行,允许中型客车等车型预约通行公交优先道。推广应用多车道汇入、定向车道、共享车道,推动实现主城区主次干道电子警察、卡口、信号灯等全覆盖。

14、积极缓解“停车难”问题。以中心城区“停车难、停车乱”老旧小区为重点,选择具备条件的支路,划定允许夜间、周末、法定假期停车的路段,在有刚性临时停车需求且无法满足停车需求的学校、医院、商超、交通枢纽等场所,设置临时停车路段。同时,加大城市道路消防车通道巡查频次和力度,严查城市道路违法停车行为。

15、开展违规养犬集中整治。大力开展文明养犬宣传,集中整治养犬不免疫登记、遛犬不束链、犬吠扰民、犬只伤人以及流浪犬多等突出问题,引导群众依法养犬、文明养犬。

围绕排查整治安全隐患办实事

16、排查治理公共安全隐患。以轨道公交、“网红”景区(点)、机场码头、水域船舶、森林草原、大型活动等人员聚集场所和重点交通路段为重点,全面排查治理安全隐患,加强周边治安防范,严防发生重特大公共安全事故。

17、加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充分发挥派出所和社区民警作用,了解社情民意,提早发现案件线索、事件苗头、事故隐患。依托“民调入所”“律师驻所”“庭所对接”等多元化解措施,综合运用人民、行政、司法“三调联动”,最大限度将各类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严防“民转刑”案件发生。

18、畅通群众诉求表达渠道。开展公安信访突出问题攻坚化解专项工作和“治重化积、清仓见底”信访专项工作,着力化解公安部、市信访联席办交办信访案件,帮助群众解决合理合法诉求,引导群众依法表达诉求,妥善防范应对涉稳问题。

围绕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办实事

19、深化公安政务服务平台“警快办”推广应用。持续优化办事流程,推出“网上办、指尖办”等创新做法,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或涉密等外,所有事项一律上网办理,60%以上“全程网办”、20%以上“零材料”办理。增加货车通行证、机动车安全检验合格标志电子化,拓展电子身份证应用场景到民宿网约房、高铁临时乘车证明、长途汽车购票、景区购票等领域,方便群众生活出行。在全市公安监管场所推广应用“智慧代购宝”,提升监所规范管理、便民服务水平。

20、推行派出所开具证明“便捷办”服务。对临时身份证明、无犯罪记录证明、亲属关系证明等8类企业群众需求量大的证明事项,建立证明开具便捷办理工作机制,规范各证明事项办理流程,从传统的派出所窗口受理向网上拓展,增设“警快办”受理渠道、开通寄递送达,向群众提供线上“不见面办”、线下“最多跑一次”证明办理服务。

21、加快推进派出所窗口综合服务。在派出所户籍窗口推行综合服务,方便企业群众就近就地办理治安、户政、交管等业务事项,努力解决办证办事“多处跑”“往返跑”的烦恼。年底前,实现全市所有户籍窗口全覆盖。

22、推进24小时无人便民服务点建设。在车站码头、商业中心、城市新区、工业园区、高等院校等人流量大、业务需求多的重点区域,布点设置无人便民服务点,进一步优化系统功能、拓展服务事项,为群众提供24小时“不打烊”的服务。

23、推行公安办证办事适老化服务。在“警快办”增设“关怀模式”“长辈模式”,方便老年人获得智能化服务。推行亲友窗口代办、网上授权代办功能,增加老年人“不见面”办理事项。探索推出居民身份证“口述申请”办,为年老行动不便人员提供方便。在保留现金、银行卡等传统收费方式的同时,对公安办事窗口的相关设施,适度开展适老化改造。对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实行“上门办”“预约办”,方便老年人办证办事。

24、提升交管社会化服务效能。持续深化“警企”合作,在机动车销售企业全面推行待售国产非营运小型、微型载客汽车资料预先审核、信息预先录入和车辆预先查验;在机动车报废回收企业推出报废机动车远程监销服务,实现渝籍报废车辆“随到随销”。持续优化“警保”联动,增设100个警保合作标准化劝导站,道路交通事故“快处快赔”占比超过80%。持续扩大“警邮”共建,增设200个邮政代办网点,其中乡镇网点不少于50%,可为企业群众办理补换领号牌、行驶证、驾驶证、处理道路交通违法等15项业务。

25、拓展交管惠民利企新举措。改进优化机动车注册登记、二手车转移登记、机动车抵押登记、机动车驾驶人考试、驾驶证换(补)领和机动车检测机构综合检验资质审批、体检医院备案以及车驾管社会服务站设立等相关举措,新增一批“跨省通办”“全程网办”“上门接办”的交管事项,方便企业群众办证办事。

围绕加快深化川渝警务合作办实事

26、健全完善川渝毗邻地区110报警一体化处置机制。按照就近、就急、就快原则,健全完善川渝毗邻地区“群众一次报警、两地一体处置”110接处警协作机制,着力解决跨界毗邻地区因通讯信号漂移、案事件管辖地不明确等原因,造成群众报警难、报警繁等问题,让群众只报一次警,就能得到及时救助。

27、大力推进公安政务服务川渝通办。按照川渝两省市通办事项的部署要求,通过线上“全程网办”、线下窗口“代收代办”等多种方式,打造“川渝通办”公安特色服务。年内新增通办无犯罪记录证明、户籍类证明等20项群众需求量大的高频事项,迭代升级已推出的川渝通办事项,更好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助力川渝人民群众高质量生活。

28、优化完善户口迁移“一站式”办理。川渝两地跨省市户口迁移实行在迁入地“一站一地”直接办理,不再让群众在迁入地、迁出地“来回跑”,更加方便群众户口迁移。

29、加强川渝交界区域社会治安协同治理。采取成立联合警务室、治安联调室、建立常态化警务运行机制等方式,因地制宜探索交界区域社会治安治理模式,协同联动整治交界区域突出社会治安问题,持续净化交界区域社会治安环境,不断提升群众安全感。

30、在成渝高铁试点推行电子版临时乘车证明。关联铁路票务信息与公安人口信息,在成渝城际高铁试点推行电子版“临时乘车证明”,群众用手机登录重庆公安“警快办”办理,即可核验身份与购票信息,生成乘车电子二维码,更加方便群众出行。

围绕规范执法办案办实事

31、完善重大跨区域经济犯罪案件提级管辖制度。探索重大复杂经济犯罪案件立案提级审查制度,完善重大跨区域经济犯罪案件提级管辖制度,对可能存在重大涉稳风险的跨区域经济金融犯罪案件,建立完善案件通报和联合专案侦办机制,提高协同打击的法律效果、政治效果和社会效果。

32、依法审慎适用涉企强制措施。依法减少羁押性强制措施适用,慎重适用财产强制措施,采取非羁押性强制措施、不致发生社会危害性的,依法适用非羁押性强制措施。涉案资金、金融资产能够有效监管的,依法不查封、不扣押、不冻结;对需要查封、扣押、冻结的,一般应预留必要的流动资金和往来账户,并采取必要的保值保管措施;查封、扣押、冻结的财物,查明与案件无关的,及时解除有关措施。同时,积极开展涉案财物专项清理处置工作。

33、开展积案清理化解专项工作。深入开展“保市场主体、助企业发展、清挂案积案”专项行动,重点针对涉企业和企业主要负责人的四类经济案件,严格依法妥善处理一批涉企挂案积案,让企业群众丢掉“包袱”、轻装前行,切实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维护市场主体合法权益。

34、强化逐利执法问题整治。严格执行公安部关于禁止逐利执法“七项规定”,与防止干预司法“三项规定”、异地办案协作“六个严禁”相结合,发现整改一批社会关注度高、群众反映强烈的逐利执法问题,不断提升群众对公安工作满意度,着力维护公安机关执法权威和公信力。

围绕创新服务方式办实事

35、大力开展“四亮”行动。在基层党组织开展“党员先锋示范岗”创建活动,积极推动广大党员、干部亮出党员身份、亮出庄严承诺、亮出服务标准、亮出积极作为。

36、大力开展“五进”活动。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和“百万警进千万家”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完善社区民警“下社区为在社区”的制度机制,推动服务“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进企业”“进校园”,认真解决好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切实把保民安、解民困、化民忧的工作做到老百姓心坎上。

37、大力开展“六讲”志愿服务活动。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基层开展讲理论、讲政策、讲法律、讲科技、讲健康、讲典型“六讲”志愿服务活动。结合主题党日,开展“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志愿服务活动,至少参加2次志愿服务,为身边群众至少办2件实事。

围绕提升队伍形象办实事

38、健全完善公安政务服务“好差评”机制。6月底前,在“警快办”平台开通“好差评”功能,实现“一事一评”;12月底前,在全市公安办事窗口,全面推行“好差评”机制,并配备落实系统设备。

39、常态整治窗口服务突出问题。深入开展队伍作风整治,重点整改部分窗口单位对待群众态度“冷硬横推、办事拖拉慢”等官僚主义作风,让群众办事不难、办事不烦,不断提升公安队伍形象。

40、健全完善民意监测机制。充分依托公安各级民意监测结构,对群众的评价数据、反馈问题、投诉举报等,实时开展分析研判,及时调查核实、督促整改、定期回访,不断倒逼提升公安政务服务水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微信

微博

"六稳""六保" 线索征集

国务院部门网站

地方政府网站

市政府部门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其他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