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12点,当城市进入深度睡眠时,重庆高新区含谷派出所的社区夜巡队伍正在开展辖区的闭环巡防。这是含谷派出所实施“两队一室”改革后的常态场景——辖区三个警务室,正通过“四项协作机制”打破各个警务片区“单打独斗”的工作壁垒,为基层治理注入全新活力。
夜防联巡机制,织密平安“经纬网”
“昨晚,我们在宝洪村污水处理厂路段发现2名可疑人员和1辆无牌银色面包车,已将盘查情况通报宝洪村社区民警,请综合指挥室持续关注。”3月15日的派出所晨会上,警务区夜巡民警正通报前一夜的巡逻情况。据了解,派出所夜间巡逻每日从19时开始,由警务区警力组成的夜巡队伍通过“主干道车巡、背街小巷步巡”的方式,围绕三个警务片区内的6个重点部位开展巡逻,最终形成闭环巡防圈。
“现在巡防既要当‘活地图’又要做‘数据库’。”参与夜巡的社区民警李勇跃感慨道出警务室夜防联巡机制的内核——“夜巡队伍”,该队伍由三个警务区的警力组成,既发挥了民警辅警对本警务片区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又能促成夜巡发现的情况、线索等在本警务区甚至全所有效流转。数据显示,该机制自2024年10月运行以来,累计发现辖区安全隐患12起,提供破案打击线索2条,深夜各时段警情(0点-7点)同比下降5.2%到10%。警务室夜防联巡机制,通过"通报-研判-运用"将巡防效能转化为实战动能,正成为守护万家灯火的安全盾牌。
警情联处机制,跑出响应"新速度"
“两队一室”警务模式运行后,非案件类警情原则上由本警务区的民警负责处理。但在实际工作中,常常出现某个警务区连续来多个警,或者由于警情复杂,本警务区警力不足以应对处理的情况。针对于此,结合辖区三个警务片区呈三角形分布的实际,派出所实行警务片区“警情联处机制”,规定三个警务片区警力循环补位,实现警力资源的动态调配和处警效能的提升。
2025年3月11日,荀先生报警称自己和妻子发生了争吵。由于荀先生所处的社区警务室民警正在处理另一起警情,综合指挥室民警也正在前台询问笔录,于是根据“警情联处机制”便指派华新警务室值班民警。接警后民警立即出警,经了解荀先生与妻子刘女士两人因经济原因发生纠纷随即报警,经民警现场调解,事情迅速得到妥善解决。
“警情联处机制,就像足球比赛里的区域联防,既要守住自己的防区,又要随时补位形成整体防线。”华新警务室组长李中省说。这套机制不仅包含物理空间的警力调配,更建立了警情“三级响应”制度:日常警情由本警务区警力处置;同一时段发生3起以上警情启动相邻警务室支援;重大突发警情则激活全域响应。该机制运行以来,派出所处警速度提升15%以上。
纠纷联调机制,共绘和谐"同心圆"
为提升调解工作效率,派出所实行警务室纠纷联调机制——凡本镇发生的“四分离”类矛盾纠纷(即纠纷事发地、当事人居住地、户籍地、工作地等分属不同警务区)涉及到的警务区民警都要参与纠纷的立案后调解工作。2025年1月,商家小龙因为和顾客小韩的一点口角纠纷引发双方肢体冲突,商家小龙在纠纷中受轻微伤。当日值班组依法立案后,小龙和小韩均表达了希望调解处理的意愿。小龙摆摊的地方和小韩的居住地属于华新警务片区,小龙则居住在科学谷警务片区。基于警务室纠纷联调机制,华新村警务室、科学谷警务室以及当日值班组均安排了警力参与后续调解工作。两个警务区的民警对当事人双方情况都比较熟悉,在调解过程中,大家协同发力,双方一次性协商成功。相较于改革前类似性质的纠纷由值班组民警单打独斗,通常要组织3次或3次以上协商才能调解成功,警务室纠纷联调机制运行后的调解效率得以大幅提升。纠纷联调机制运行以来,警务室联合开展立案后调解8起,其中7起一次性调解成功,一次性成功率达87.5%。
信息联通机制,畅通数据"传输带"
为夯实社区警务基础,含谷派出所推出“一标三实+N”信息联通机制,打破了社区民警之间的数据孤岛。“小许,我刚才处警的时候,有个当事人的在你段上那个物流园工作,信息已经发给你了,记得登记从业人员信息。”“老李,我更新了石材市场的从业人员信息,有4个工人在你段上租的房子,信息已经发给你了。”机制运行以来一个半月,社区民警之间这样的对话已成为常态,该机制的核心在于“采集即共享、更新即同步”——社区民警在各自责任区采集“一标三实+N”信息时,若发现涉及其他警务室辖区的数据,需第一时间通报给对应社区民警。
“以前信息是‘孤岛’,现在是‘活水’。”社区民警许刚这样形容信息联通机制运行前后的变化。机制运行以来,通过该机制采录居住人员信息300余条,从业人员信息近百条,约占采集数据的10%。三个警务室的数据资源已形成“采集-共享-应用-反馈”的闭环链条,运行成效显著。一方面,在社区民警重复采集的工作量减少的同时,基础信息的完整率得以提升,极大提升了社区民警的工作效率;另一方面,派出所采集的“一标三实+N”数据库已收录5.8万条动态信息,涵盖实有人口、出租房屋、实有单位、从业人员等核心要素,为服务群众、治安防控提供了坚实的数据底座。 2024年10月至2025年2月,“一标三实+N”数据库支撑救助群众48人次,帮助群众寻回失物40件,支撑破获刑事案件11起。
“两队一室”警务模式改革后,三个警务室构筑起社区治理的“承重三柱”,“四联机制”则架设起纵横贯通的“结构四梁”,既保持了三个警务室社区民警深耕"责任田"的优势,又形成矩阵合力,全面激活“派出所主防”的治理动能。2024年10月至今,在含谷辖区,传统侵财案件和电诈案件发案同比分别下降18.2%、24%,“八类警情”“九类警情”分别下降42.9%、31.6%。
这份基层派出所的亮眼成绩单,正是重庆高新警方警务机制改革交出的最好答卷。在全面深化“两队一室”警务改革以来,高新警方结合辖区实际,不断优化调整,提升服务质量和打防效能,辖区街面见警率、管事率大幅提升,群众满意度达9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