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动态要闻 警务公开 政务服务 警民互动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基层警务

江北:“红网蓝警”夯实平安细胞新举措

日期:2025-03-24
字号:
分享:

将社区民警与网格力量有机融合、协同发力,以更快回应群众诉求,将矛盾纠纷隐患发现在早、处置在小,去年以来,江北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警务体制改革为牵引,坚持强基导向,探索建立“红网蓝警”基层治理新机制,以“警格融入网格、警格助力网格、网格借助警格”为原则,把网格工作与社区警务有机融合,通过完善协作配合机制,做实做强基层治理最小单元,推动工作联动、矛盾联调、问题联治、风险联控、平安联创,进一步织牢织密网格防控力量,形成权责清晰、协同联动、运转高效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双向赋能共同发力

“以前,我们上门入户,很多居民不愿意开门,‘一标三实’基础信息采集工作很难完成。”红砂碛社区第一社区网格员周海波说,很多居民属于流动人口,人员构成复杂,工作难度相对较大。

“社区民警上门居民都很配合,由于白天很多居民不在家,社区民警一般只能选择晚上入户,但民警白天也忙得够呛,我们有限的警力实在转不开。”华新街派出所所长杨仕奇也道出了难处。

然而,网格和社区警务在基层治理中却具有不可替代的“末梢”“探头”作用。因为警力所限,江北警方以社区警务为基层建立为数不多的“警格”工作体系,但由于管理体系、人员配置、工作机制等不同,与网格工作是“两张皮”,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治安防控等方面协作配合度不高。

如何解决这样的难题?2024年,江北区委组织部印发《关于实施“党建统领红网善治”行动的通知》,鼓励自主探索网格治理平台载体,提升精细化治理、精准化服务水平,其中,明确要求组织社区民警入网,开展“红网蓝警”深度融合。

随后,江北区委组织部、区委政法委、区公安分局联合研究制定《深化警网融合实施方案》《警网工作任务协同清单》,推动社区民警全部进村社班子,联动江北区12个镇街党委、村社党组织、网格党小组、社区警务团队、群防力量聚力共治。江北区公安分局依托“红网蓝警”行动,推动全区1359个社区网格与253个警务网格叠加融合,实现二者联动共治、双向赋能。

警网融合,其关键在于融合。社区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基层治理的主阵地。为了深化“红网蓝警”行动,江北区党建统领基层治理工作联席办印发了具体通知,从制度上规范了警格网格的设置、社区民警和网格员的融合方式等,还以清单方式明确了社区工作人员、网格员、社区民警协同事项。

其中,基础信息联采共享就是清单任务之一,以网格为基础,按照“一人一格”或“一人多格”的方式组织社区民警入网,围绕网格各类事项,常态化开展联合入户走访,突出实有人口、实有房屋、实有单位等重点基础信息,客观翔实登记辖区人、地、事、物、组织等信息,互通情况、动态更新,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有了民警带队,工作开展起来更有力度,也更方便了!”网格员周海波说道。

江北区大石坝街道忠恕沱社区的网格员在巡查某小区时,发现有一户经常有陌生人出入,采集信息时对方也十分不配合。网格员将情况立即反馈到社区,社区民警一同入户,很快就顺利采集到信息,还及时为该住户办理了暂住证。“之前是我态度不好,对不起。”拿到暂住证,该住户不好意思地给网格员道歉。通过网格力量与社区民警“形影不离”,形成合力、密切配合、优势互补,如今,该社区入户率由以前的73%提升到99%。

“通过社区民警和网格员的协同配合,我们对辖区情况实现了全要素精准定位和精细管理。”江北区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介绍,2024年通过“红网蓝警”工作,江北区共计入户13万余次,采集更新出租房屋信息5.4万余条,采集更新居住人员信息68万余条;通过采集信息服务实战应用4500余次,抓获各类逃犯及嫌疑人245名。

协同行动共促和谐

“经历这么多波折,电梯终于安好了,现在上下楼方便多了。”2024年4月,大石坝街道石油社区钻探29号楼的电梯正式投入使用,成功化解了该栋楼20余位老人的出行难问题,这还得益于“红网蓝警”行动的开展。

2024年3月,石油社区网格员郝邵丽在走访居民时了解到,电梯在安装过程中因采光、噪音等问题与一楼业主产生了矛盾。郝邵丽对双方进行了调解,然而双方诉求不同,单靠网格力量无法让双方达成和解,甚至一度出现矛盾升级的苗头。面对如此棘手的情况,郝邵丽立即将情况上报至社区,并迅速开展了“红网蓝警”行动。

民警从网格员处了解情况后,多次上门走访,从法律、邻里角度对双方进行了调解,很快平息了双方的矛盾。同时,民警还对双方进行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学习,让居民懂得依法依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矛盾纠纷化解是基层治理的关键环节。社区民警与网格员协同作战,协调整合辖区资源,深入排查发现辖区内生产、生活中的各类问题隐患,排查化解婚恋、家庭、邻里等各类矛盾纠纷,也是“红网蓝警”其中一项任务清单。

社区民警刘立闯介绍,现在,他每天到警务室的第一件事就是与社区主任、网格员等碰头召开每日例会,及时了解、掌握情况,梳理收集各类基础信息,这样就能在最大范围内摸排矛盾纠纷苗头,以先期介入,做到早发现、早解决。

在红砂碛社区“红网蓝警”工作室的墙上,除了张贴有醒目的“红网蓝警”工作机制、架构、措施,还张贴了两名社区民警、辅警,社区主任及五名网格员的照片等资料,方便社区居民随时联系。

“‘红网蓝警’基层治理机制建设得益于警务体制改革,从去年开展的派出所‘两队一室’(社区警务队、案件办理队、综合指挥室)以来,我们才有条件把更多的警力前置到社区。过去,社区民警囿于繁重的办案任务和其他非警务任务,真正扎根社区的不多,现在,我们真正实现了50%的警力全天候扎根在社区,每个社区配置两名民警和辅警,真正实现了派出所‘主防’的改革目标。”杨仕奇表示。

红砂碛社区为了充分发挥“红网蓝警”作用,实现“警格网格”联动共治,还总结出了自己的“走、化、巡、控”四字工作法,进一步细化了社区民警联合网格员在走访群众、化解矛盾纠纷、社区巡逻、服务特殊群体等方面的工作任务。

“‘红网蓝警’是基层精细化治理的延伸,民警和社区的联合实现信息共享更实效,化解矛盾更连贯,打击犯罪更及时。”华新街街道武装部部长陈思宇深有感触地说道。

据了解,2024年以来,通过“红网蓝警”,江北区共排查各类矛盾纠纷58765起,化解58447起,化解率达99.46%。

联巡联控共治天网

“现在晚上有民警和巡防队员巡逻,再也没出现车窗被砸的现象了!”“下了夜班走在小路上,看到有警灯,我都感觉放心些!”如今,华新街红砂碛社区的居民们每天晚上都能看到民警、巡防队员在开展治安巡逻,一帧帧由志愿者红和警察蓝勾勒出的守护画面,让居民们感到稳稳的幸福。

红砂碛社区有一条背街小巷,以前,停靠在路边的车子经常出现车窗玻璃被砸的现象。华新街派出所接警后,经过综合分析,向相关部门申请加装了摄像头,在路边安装防护栏,同时启动“红网蓝警”行动,与社区联动开展“白+黑”“警+民”的联巡模式。此后,再也没接到过此类警情。

“我们广泛动员了楼栋长、网格员、治安积极分子,组建群防群治队伍,延伸治安管理触角,共同织密社区‘联防网’。”红砂碛社区民警刘立闯介绍,警格和网格力量的联动,既增强了巡防力量、节约了警力,又能保障安全隐患和矛盾纠纷处置快、流程短、更高效。自从去年“红网蓝警”开展以来,红砂碛社区联合队伍共走访服务群众2.4万余人次,摸排收集矛盾线索300余条,化解重大类矛盾纠纷10余条,联合街道、居委会、物业推进通道建设等重大事项20余次,解决群众各类问题400余次。

同样,大石坝街道忠恕沱社区,着力将“警格+网格”建成感知风险的第一触角,每月网格员配合社区民警对辖区内重点场所、重点行业、重点出租屋等九小场所开展常态化安全排查,在排查过程中,网格员利用其对社区情况的熟悉和了解,协助民警快速定位并排查各类安全隐患。同时,民警则通过专业的视角和判断,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及时整改和指导,确保隐患得到彻底消除。

“这种‘网格发现、民警处置’的联动模式,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也增强了排查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江北区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由于网格员和民警建立了机制性的紧密联系,不仅共同肩负治安巡逻、入户走访等职责,还要多形式多渠道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更要成为社区居民的贴心人,为民众提供法律咨询、安全防范指导等多元化服务,切实增强居民诚信友善意识、依法办事意识、安全防护意识。同时,还要做好辖区困境儿童等特殊群体的管理服务等工作。

红砂碛社区、忠恕沱社区、石油社区都是江北区“红网蓝警”在基层治理中发挥效能的生动缩影。随着群众需求日益增多,基层治理的重要性越发明显,该区各镇街正在充分结合自身实际,积极探索出更多“红网蓝警”治理模式,为更好地做好群众服务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这种由社区民警主导、网格员辅助、社会力量参与的‘红网蓝警’模式,改变了过去社区民警、网格员单打独斗模式,发挥出1+1>2的效果,实现信息的共享与协同作战,通过专业队伍的融合共治,进一步解决基层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流动人口管理、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等基层治理‘老大难’问题,显著提升了基层治理的效能和水平。”江北区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说道。

“小网格”撬动“大治理”,“红网蓝警”的“双网融合”,推动江北区网格化服务管理走向精细化,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江北奠定扎实的基础,为基层治理注入新的力量。

下一步,江北区将继续深化“红网蓝警”品牌建设,进一步拓展服务领域和内容,加强科技支撑和信息化建设,提高“红网蓝警”模式的工作效率和精准度,形成更加高效、协同的基层治理体系,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有保障。

  

社区是党和政府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社区治理效能直接关系到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我们在采访中发现,无论是棘手的邻里纠纷,还是复杂的物业矛盾,“红网蓝警”都在化解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种“网格有呼、民警有应”“民警有呼、网格有应”的双向响应工作机制,促进了社区民警与网格力量的紧密协作,相互配合、各司其职,这不是警力与民力的简单叠加,而是深度融合后产生的制度活力。目前“红网蓝警”模式还在持续深耕创新,江北公安联合各社区正结合实际,让“红网蓝警”在不断融合中释放更强劲动能,努力将“警格+网格”打造成感知风险的第一触角、化解矛盾的第一阵地、守护安全的第一防线、服务群众的第一窗口,确保需求在“警网”中发现,问题在“警网”中解决,服务在“警网”中提升,形成更具特色的基层治理典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x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使用微信“扫一扫”打开网页进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