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公安局2024年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情况
2024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市公安局党委深学笃用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和关于新时代公安工作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中办、国办《法治政府建设与责任落实督察工作规定》,对标《2024年全市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要点》任务逐项抓落实,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促发展、惠民生。有关工作情况如下。
一、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
一是发挥党委政治引领核心作用。严格执行市委党建统领“885”工作机制,市公安局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邀请市人大法制委派员开展专题培训,带头树牢法治思维、强化法治意识。修订完善重大事项请示报告相关制度,确保公安执法始终坚持党的领导、贯彻党的意志、实现党的主张。
二是强化程序意识依法依规决策。主要负责人专门述法,总结推进法治建设工作情况,将法治公安建设纳入2024年工作要点重点项目,推进法治政府建设重大举措落地落实。聘请专家、律师作为市公安局法律顾问,用好用活公职律师,确保党委文件、行政规范性文件、重大决策依法合规。
三是统筹优化职能提高行政效能。依托警务体制机制改革,主要负责人研究部署推进落实市局主责、区县主战、派出所主防的现代警务体制机制,贯彻执法责任制,为确保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提供坚实保障。
四是主动接受监督维护司法权威。按规定向市委、市政府汇报上一年度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情况并向社会公开,落实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2024年市公安局负责人出庭应诉率100%。
二、强化服务保障,法治护航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治理
一是服务保障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召开川渝警务合作领导小组第五次联席会议,谋划重点任务50项、保障性举措14项,电子身份证、电子驾驶证等高频证照实现多场景川渝互认,高竹新区货车入城同标互认促进货运时间和成本“双减”,川渝通办工作机制成效被国务院和国家部委交流推广。
二是全力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主动融入全市发展战略,出台公安机关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举措。强化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法治保障,首创外国人口岸团队旅游签证“一网通办”,服务300余批次旅游团;推进重庆警察学院涉外法学学科建设,为公安涉外法治人才引育提供支撑。
三是创新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机制。紧盯“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运行模式,迭代升级“情指行”一体化实战平台,加快形成“1+5+N”数字赋能体系,全面对接三级治理中心和镇街“141”基层智治体系,深化派出所“两队一室”改革,保持“一村(格)一警”全覆盖。聚焦缓堵保畅交通治理重点难点,优化交通组织、缓解出行压力,打造中心城区道路交通智能管理应用,工作日早晚高峰拥堵指数同比下降5.3%,高峰平均车速位居全国超大城市前列。
三、立足公正惠民,大力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一是护航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动态调整许可事项清单和权责事项清单并主动向社会公开,确保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制定修订电信网络诈骗、水域治安管理等行政处罚裁量基准,进一步规范“首违不罚”“轻微违法不罚”适用。
二是提升便民利企政务环境。“警快办”上线事项435项,全程网办率达85.1%,826个派出所实现“一窗通办”,90%事项当场办结、立等可取,会同市级部门推出27项“高效办成一件事”集成服务。建立警企服务站、配备“助企联络官”,进园区进楼宇送法入企,实现服务“零距离”。
四、着力制度创新,打造有重庆辨识度的依法行政制度体系
一是聚焦重点领域、新兴领域推进公安创制性立法。全国率先出台实施《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公共安全管理办法》,护航低空经济抢占高质量发展先机。建立立法储备项目库收录6个项目,研提3项创制性立法建议。
二是落实规章制度全生命周期管理。动态清理法规、规章和行政规范性文件并及时修订废止,开展无人机规章立法后评估、养犬管理法规执法检查。严格履行行政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核、风险评估等制度,2项规范获评公安部优秀执法制度全国推广。
三是严格规范行政决策程序。综合运用法律顾问团队、专家咨询委员会等“外脑”“智库”,研究论证立法制度、重大改革、复杂合同等事项,有效提升行政决策水平、防范控制重大风险。
五、夯实治理体系,着力提升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
一是创新社会治理场景应用。创新“战训巡”合一的街面三级巡防处一体化机制,打造“人员密集场所联防联控综合场景集成应用”和“重点区域圈层防控系统”,有效提升社会治安管控力,全市刑事、治安警情同比下降。
二是强化矛盾纠纷多元调处化解机制。深化“枫桥经验”重庆实践,推广派出所“民调入所”“律师进所”和社区民警“进圈入群”。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对信访途径提出的法律诉求依法及时导入法定程序、稳妥处置,矛盾化解法治保障持续加强。
三是提升法律素养和执法能力。落实提升行政执法质量三年行动计划,研发交管勤务、户籍办理等20门精品课程助力全员轮训,组织执法资格等级考试,有效提升民警法治思维意识和规范执法能力。
六、完善监督体系,推进行政执法改革
一是公安机关执法监督管理委员会实体化运行。推进数字赋能执法监督管理,健全执法监督闭环机制,创新“市公安局执法监督管理中心+区县局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基层案管室”三级联动执法治理体系,上线执法监督管理中心系统,预警、督办案件。
二是推动全市执法办案管理中心提质增效。高效推进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全国标准体系编制工作,坚持“应进必进、能进则进”, 推行复杂敏感行政案件进中心办理,保持较高案件质量优良率。
三是强化市级“执法+监督”平台应用。嵌入公安行政执法事项938项、全量录入公安行政执法人员信息,升级“渝快政”APP道路交通安全委托执法功能模块,优化赋权乡镇执法,积极融入全市“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