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鸣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确保离家“最后一公里”畅通的建议》(第0301号建议)收悉。经与市住房城乡建委、市城市管理局共同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目前,全市城区部分区域违法停车乱占道、乱停放问题较为突出,特别是老旧小区、学校等区域周边次支路违法停车问题,影响了道路交通安全和通行,让离家“最后一公里”成为群众心里的痛点。究其原因:一是机动车数量迅猛增长。近几年,我市机动车每年以10%左右的速度增加。截至2021年底,全市汽车总量约为550万辆。二是停车位配套建设比例较低。住宅100㎡配套车位仅为0.76个,远低于其他城市1.3-1.4个的比例。仅中心城区停车位需求缺口达52万个。大量老旧小区无配套停车位,大型商业区停车位规划建设不足,导致周边次支路及背街小巷停车需求矛盾日益突出,乱停乱放屡禁不止。三是驾驶人员守法意识不强。部分驾驶人为图一时之便或为逃避停车费用违法占道停车,不顾及给他人带来的影响和不便。
近年来,我局积极会同城市管理、住房城乡建设等部门,采取疏堵结合措施,综合治理停车管理问题。
一、加大停车泊位供给
2015年至今,针对老旧小区、学校、医院等停车供需矛盾突出区域,住房城乡建设部门滚动编制年度建设计划,大力推进公共停车场建设,补齐配建车位缺口,先后实施了重庆动物园、重庆大学B区、西南医院等重点区域公共停车场(库)建设,累计新增公共停车场(库)262处,泊位6.12万个。同时,推动建设童家院子、大学城站等“P+R”换乘停车场,引导市民乘坐绿色轨道交通出行。
二、建立联勤联动机制
我局会同市城市管理局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管理执法与公安执法协作联动机制建设的通知》(渝城管局〔2020〕132号)、《关于开展中心城区老旧小区周边违法停车综合治理工作的通知》(渝公发〔2021〕54号)等文件,指导各区县公安交管和城市管理执法部门,建立健全分工负责、密切联系、互补互促、运转顺畅的停车治理工作机制。2021年,两部门联合执法查处违法停车11.4万起。
三、科学实施分类治理
根据道路功能不同,设置“禁停、临停、规范停”三类停车治理管控区域。针对交通流量大的主干道,设置“禁停”区域;针对临时停车需求较大的学校、医院周边道路,设置3-8分钟“临时停”区域;针对夜间停车需求大的小区周边道路,设置“规范停”区域。目前,全市新增设置879条“禁停”严管路段,会同城市管理部门按照“可设必设”原则,新增25个公厕、10所医院、128所学校临时停车区和75处老旧小区“规范停”区域。
四、强化违法停车查纠
按照公安部交管局新的查处违法停车操作规程,以城市主干道、消防通道、公交停车港、轻轨车站等为整治重点,开展违法停车专项整治行动,采取密集巡控、视频巡查、电子抓拍等措施,加大对违法占道停车的提醒纠正、责令驶离和依法查处等力度,及时提醒纠正违法停车行为。新规实施以来,全市公安交管部门发送违法停车提醒短信444.3万条,处罚共37.7万起。
目前,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的决策部署和市政府有关具体部署,我局正积极会同城市管理、发展改革、住房城乡建设、交通等市级部门,组织开展2022年中心城区路网更新和停车治理专题年行动,联合制定《中心城区停车治理专项工作方案》,通力合作开展中心城区停车治理专项工作,综合采取推进公共停车场建设、优化路内停车泊位设置、开展机动车违法停车专项治理、规范路内停车管理、实施路内停车差异化收费、推广停车智能化应用以及智慧停车管理平台建设等措施,进一步加强停车管理工作,不断提升交通出行品质。
此答复函已经市公安局主要领导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通过填写回执及时反馈市人大常委会人代工委。
重庆市公安局
2022年3月30日
联 系 人:黄程远
联系电话:63753051
邮政编码:400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