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佳红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规范交通信号灯设置的建议》(第1109号建议)收悉。经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诚如您所言,交通信号灯作为一种重要的规范道路通行秩序、保障交通安全的设施,在日益繁忙的城市道路交通中的作用愈发明显,也直接体现了道路交通管理和社会治理水平。近年来,我局不断加强信号灯建设源头管理,科学合理使用信号灯及配套设施设备,推进信号灯日常运维社会化服务,充分发挥信号灯功能效用,全力保障道路交通安全、有序、畅通。
一、加强信号灯规范化建设源头管理
根据《重庆市城市道路交通安全设施管理办法》的规定,我市交通信号灯建设、管理体制方面为“多渠道投资建设、交巡警运维兜底”,即:道路主管部门、道路建设单位、道路业主或地块开发商等不同单位投资建设信号灯,建设完工后移交各辖区交巡警使用、维护。由于不同投资建设单位对信号灯标准规范、道路交通条件、管理需求等理解不一,在建设中可能存在设置不规范、不合理、不齐备的情况。为此,我局一是建立了交通设施(含信号灯)建设方案审查机制,提前参与信号灯规划、建设,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审核信号灯设计方案,从源头上保障信号灯设置的规范性。二是结合我市道路交通特点和实际,因地制宜,创新管理,制定了《灯控路口待行引导设置和运用指导性意见》 《灯控路口可变导向车道设置和运用指导性意见》 《信号灯声响提示装置设置和运用规定》 《共享转换车道设置和运用指导性意见》等一系列信号灯设置的实施细则和指导性意见,最大限度的保障信号灯设置的合理性。
二、强化信号灯日常运维管理
信号灯日常运维是一项时效性要求较高、专业性要求较强的工作。为提升信号灯日常运维管理效能,我局自2010年开始尝试通过政府采购的方式,聘请社会专业单位负责信号灯日常运维。近年来,信号灯运维需求制定、公开招投标、运维效能考核等社会化服务运维机制日趋完善,并逐步向中心城区、远郊区县等推广运用。截至目前,我市中心城区以及部分信号灯数量较多的远郊区县已实现信号灯日常运维社会化服务,其他区县主要由属地交巡警自有维护队伍或信号灯建设单位维护。
同时,我局将信号灯缺失、设置不规范等问题的排查整治,作为公安交通管理一项重要的日常工作,按照“应设必设、设必规范”的原则,不定期组织开展专项排查,发现问题后立即督促、协调相关单位及时整改、完善。此外,我局主动公开联系电话和“双微”公众号,畅通警民沟通渠道,广泛收集社会各界意见建议。市民针对信号灯的意见建议,辖区交巡警将在现场核实情况后予以及时解决或解释。
三、科学合理使用信号灯倒计时显示器
信号灯倒计时显示器(以下简称“倒计时器”)作为一种信号灯辅助设备,因其能够直观显示信号灯相位剩余时间,在某种程度上可能会缓解市民等待焦虑。自2009年我市首批试用以来,受到广大交通参与者的认可。此后,我局开始大面积推广运用倒计时器,要求各区县新建信号灯时原则上均须配置倒计时器,原有无倒计时的信号灯分期分批逐年改造、完善。
但是,随着交通控制、交通检测等智能交通技术的发展,倒计时器工作原理的“先天缺陷”逐步难以适应智能化控制的需要。倒计时器的工作原理是将“上一个”信号灯周期的时间“复制”到“下一个”信号周期,因为在定周期模式下“每一个”信号灯周期都是一致的,看不出区别,可以适用。但在信号灯智能控制模式下,信号灯周期随着交通流量变化而变化,每个周期都可能不一样,若再显示“上一个”周期的时间,将出现倒计时与信号灯显示不一致的情况。业内部分专家甚至认为,使用倒计时器一种是“较为落后”的交通控制方式。因此,国外发达城市、国内北京等城市一直未使用倒计时器,山东、江苏等部分城市近年来陆续拆除了已安装的倒计时器。
针对市民对倒计时器认可程度较高与倒计时器“先天缺陷”不适应智能化控制的矛盾,我局结合实际,联合科研单位、生产厂家提出了倒计时器“全程显示”改为“半程显示”的升级改造思路,即由原先的全程显示信号灯全周期时长,改为只显示最后10秒时长,控制系统利用倒计时“黑屏”时段计算当前周期剩余时间,以保障倒计时与信号灯显示同步。2019年该项技术的科技攻关完成后,同步在我市推广运用。截至目前,我市中心城区除部分自适应控制周期变换频繁的路口(如多车道汇入信号灯、可变车道信号灯、行人手控过街信号灯等)、设备性能老旧路口以及未采取智能化控制路口等特殊点位外,均安装倒计时器并采取“半程显示”(一般为10秒)模式。
下一步,我局将持续加强信号控制技术的研究运用,规范、科学、合理使用倒计时显示器等信号灯设施设备,将市民群众的期望和交通管理的需求有机结合,为市民出行营造良好的交通环境。
此答复函已经市公安局主要领导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通过填写回执及时反馈市人大常委会人代工委。
重庆市公安局
2022年3月30日
联 系 人:马靖
联系电话:63753060
邮政编码:400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