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咏秋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深化全民反诈宣传格局的建议》(第0584号提案)收悉。经与市委宣传部、市委政法委、市财政局、市教委、重庆银保监局共同研究办理,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今年以来,市级各部门、各区县在推进反诈全民参与度的同时,提升宣传防范的精准性和有效性。截至4月,全市共发布反诈宣传新闻稿件2670余件,发布新媒体作品2.73万条,张贴海报34万余幅、宣传标语6.8万条,举办院坝会、恳谈会等3.5万场,发放宣传资料657万份,利用各大商圈大屏播放公益广告、警示宣传视频37万余次,发送警示短信6104万次。
一、聚焦犯罪变化、加强宣传发动
市公安局加强对电信网络诈骗的分析研判,及时掌握新型犯罪手法,常态化开展电信网络诈骗案件警情类宣传资料的发放工作。市全民反诈办根据发案情况针对性地向有关部门推送温馨提醒,有效督促各区县、各部门管好自己的人;对辖区内或成员单位因未开展防范宣传和培训工作,导致被骗且金额巨大的,纳入2021年度平安建设暨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考核予以扣分,做到“系统内部零发案、关联人员全覆盖、服务对象不遗漏”。
二、聚焦社区宣传,强化组织保障
市委政法委将全民反诈工作纳入市级“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重点工作,会同有关部门开展“无诈社区”创建,以镇街、社区为单位,建好建强“派出所民警+综治干部+村(社区)干部+社会力量”的反诈预警劝阻专(兼)职队伍,并纳入网格化管理。市财政局通过反诈信息化建设、办案业务经费以及处置重特大突发案(事)件等项目经费,做好全民反诈相关工作经费保障,助推市公安局打牢全市防范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技术支撑、反诈宣传各项措施落地见效。
三、聚焦易受骗群体,开展针对性宣传
市教委把反诈法治宣传教育纳入年度学校安全教育工作要点,指导成立高校反诈宣传志愿者队伍,针对开学放假、“双十一”等重要时间节点,强化反诈教育,警校联动开展“开学反诈第一课”“寒假反诈社会实践”“无诈校园”等宣传活动,召开主题校会、主题班会共计6000余次,引导近150余万名师生关注国家反诈中心官方政务号并下载国家反诈中心APP。市财政局把反诈防诈课程作为初、中、高级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必学内容,联合区(县)反诈中心通过面对面逐一培训、电话宣防、免费设置反诈视频彩铃等方式,为全市在册20万财务人员开展精准防范宣传,有效降低冒充领导类诈骗案件的发生。市通信管理局指导三大运营商会同市公安局为市民累计发送近上亿条公益防诈提醒短信,有效策动运营商利用营业网点发放反诈宣传册、张贴宣传海报、播放宣传视频、开展“反诈微课堂”为办事群众普及反诈知识。重庆银保监局督导各银行保险机构用好官网、官微、基层网点等媒介,聚焦开户和支付两个重点环节,关注“老、少、财务”重点人群,强化银警联动。
四、聚焦宣传方式,创新线上线下活动
一是丰富线下宣传形式。1-2月,市全民反诈办部署开展“护佑平安 全民反诈”集中宣传月活动。3月,市委宣传部、市委政法委指导市公安局,在南山植物园承办了全国首个“蓝马甲反诈防骗花展”;市公安局针对以医疗账户升级等名义实施诈骗的新手法,迅速发布防范提醒,有效遏制了此类案件的高发,并结合“3·15”消费者权益日设计反诈主题海报,在主城千余个小区内通过电梯灯箱展示。4月,市公安局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在习近平总书记批示一周年开展沉浸式诈骗群聊H5推广活动。
二是在拓展线上宣传渠道。市全民反诈办下发防骗反诈主题的融媒体作品、短视频、图解等作品,发动各地各单位利用网站、微博、微信、手机报、抖音、无线广播等平台,积极开展移动化、可视化、社交化、定制化传播。市委宣传部统筹协调 50 余家中央主要媒体、市属主流媒体、网络媒体,持续报道全民反诈专项行动的做法成效和先进典型,深入普及防骗知识,并通过户外3000余个LED大屏播放反诈公益广告,呼吁公众参与反诈。市委网信办加强网上舆论引导、网评阵地建设,指定专人负责网络信息及评论工作。重庆广电集团全频道投放反诈公益广告,共计28天,播放总时长达6小时。市公安局与交通广播电台联合开设反诈专题节目“真相多一度”,每期播放4次反诈典型案例和防范提示,已播60期;同时定期安排民警走进电台开展直播活动。
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社会大局稳定、事关国家经济安全、事关党和国家形象,我们要鼓足干劲,再接再厉,从宣传发动再加强、宣传保障再加强、宣传方式再优化等方面纵深推进,坚决遏制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高发态势,坚决打赢这场反诈人民战争。
此答复函已经市公安局主要领导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及时反馈给我们,以便进一步改进工作。
重庆市公安局 2022年4月29日
联 系 人:张思雨
联系电话:023—63964250
邮政编码:400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