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类
同意公开
渝公函〔2025〕74号
重庆市公安局关于
市政协六届三次会议第0603号提案答复的函
罗明兰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预防人员密集场所发生个人极端案事件的建议》(第0603号)收悉。经与市信访办、市民政局、市农业农村委、市城市管理局等协办单位共同研究办理,关于开展全市人员密集场所公共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治理、扎实推进社会矛盾问题专项治理、注重加强对困境人员和困难群众的救济帮扶、强化重点人群管理服务和社会面治安防控等事项已经采纳。现将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关于开展全市人员密集场所公共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治理事项
此事项已经采纳。一是全面摸排重点部位。市公安局牵头对全市人员密集场所公共安全区域进行全面细致梳理,尤其是政治中心区、中小学校、医院、地铁公交、集贸市场、公园景区等人员密集场所和体育场馆、影剧院等周期性聚集活动场所,并汇聚建立高风险重点部位数据库。二是严密防范驾车冲撞风险隐患。公安机关会同交通运输部门制定重点商圈、机场车站、学校、医院和文体场馆周边道路人车分离方案。推动落实重点部位安全防范主体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加强内部安全问题排查整改,最大限度降低驾车冲撞人群风险。三是严密校园安全防范。深入开展“护校安园”专项行动,按照“一校一策”原则,指导校园配足配齐硬质隔离和防冲撞设施,加快实施学校门口道路人车分离,严格落实“护学岗”“高峰勤务”机制,切实守护学生平安。
二、关于扎实推进社会矛盾问题专项治理事项
此事项已经采纳。一是坚持问题导向。市公安局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加强警种联动、部门协作,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行动,进一步抓深抓实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努力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最大限度预防减少恶性案件发生,切实拧紧社会“安全阀”。二是加强基础摸排。坚持“铁脚板+大数据”的传统和现代警务工作模式,在见微知著上下足功夫,社区民警带领社区警务团队,依托“百万警进千万家”、“五防”宣传、春节慰问、入户调查、“一标三实”采集、社情民意收集等各项警务工作,注意发现显性的和潜在的矛盾纠纷,确保“应排尽排”,最大限度纳入视线。三是加强多部门协作。各地公安机关协同妇联组织化解婚姻家庭矛盾,协同司法机关化解邻里矛盾,协同农业农村、规划自然资源等部门化解涉农涉土矛盾,协同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化解房产物业矛盾,对涉法涉诉矛盾纠纷,公安机关在依法办案的同时,联动党政相关部门协同处置、实质化解,形成工作闭环,严防“民转刑”、“刑转命”案件和个人极端案事件发生。
三、关于注重加强对困境人员和困难群众的救济帮扶事项
此事项已经采纳。一是市民政局持续推进低保等社会救助扩围增效,研究制定刚性支出困难家庭认定办法,完善居民家庭经济状况信息核对机制,加强低收入家庭经济状况核对,全面开展低保边缘家庭、刚性支出困难家庭认定工作,配合推动专项救助政策覆盖到更多低收入人口。二是市民政局牵头完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确定调整机制,推动低保等基本生活保障救助标准合理提升,从2024年9月1日起,城乡低保标准分别调整为每人每月750元、610元,特困标准调整为每人每月975元。
四、关于强化重点人群管理服务和社会面治安防控事项
此事项已经采纳。一是强化重点人群管理服务。公安机关会同有关部门和基层组织采取法治教育、矫治教育、社区康复、安置帮教、救助帮扶、监督管理等措施,帮助重点人群改过自新、融入社会,切实预防减少违法犯罪。二是加强社会面巡控。织密织牢社会面巡逻防控网络,提高社会面治安掌控能力。最大限度组织力量投入街面巡防,有效提升群众“见警察、见警灯、见警车”频次。加大重点时段和人员密集场所防控警力投入,强化显性用警、定点值守,加强群防群治、联防联控,进一步提升安全防范能力。三是全面推广“最小应急单元”。在学校、医院、内保重点单位广泛组建以单位保卫干部、年轻保安员为主体的社会力量“最小应急单元”,确保一旦出现突发事件,能够最大程度减少人员伤亡损失。
此复函已经市公安局主要领导审签。对以上答复您有什么意见,请填写在回执上寄给我们,以便进一步改进工作。
重庆市公安局
2025年5月8日
联 系 人:刘 婷
联系电话:023—63961816
邮政编码:401147